19日,第十屆文博會落下帷幕。
  面積龐大的展館,讓人目不暇接的產品展示,歷經十載,深圳文博會的“硬實力”已經不容置疑,未來它能否長期作為中國最重要的文化產品交易中心,在極大程度上取決於其“軟實力”的建設。
  今年的文博會上,一些富有主題特色的展館極大展現了文博“軟實力”的張力,它們所詮釋的引領性話題為中國文化發展激發出創想空間。暫且拋開一系列的成交數據,深圳文博會應承載更多的“引領”責任,它更像文化界的“世博會”,不僅展示文化成果,更通過策劃年度主題引領文化潮流,並用這些創意話題和世界“交朋友”。
  策展思路創意為王
  在文博會1號館東北側,300多平方米的寶安館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,紙質型材組成的低碳風牆體格外醒目,白色紙片組成的幕牆仿如波瀾壯闊的海洋,非遺文化、本土文藝等五大區域的24家本土文化創意企業的原創產品佈置得錯落有致。
  展館設計師介紹說,整個展區以“紙”為設計元素,利用紙的簡潔矩陣傳達“深港文化之根”和“文化創意之區”雙重內涵,借用聲、光、電、二維碼、LOGO牆等高科技手段展示了文創產品的魅力。
  “感覺非常特別,和其他展館不一樣,體現了這個地區的生活方式和品位。”一位參展商說。創意主題鮮明的寶安館讓不少觀眾感覺耳目一新,無形中也為展區的展品“加分”,詢問產品的交易商絡繹不絕。
  而在6號館,中國藝術節基金會受文博會組委會特邀參展,此次帶來的“雅生活A&D——中國授權藝術與衍生品特展”也以其鮮明的引領性主題引起觀眾的強烈興趣。上周日,由於參觀者過多,展區不得不支起架子,安排觀眾排隊等候進入。
  “我們通過對文化尤其是藝術市場的分析和梳理,覺得有一塊非常具有潛力的市場,就是藝術品和普通大眾生活的對接,這塊沒有人做或者說做得不專業。”中國藝術節基金會藝術總監王洪峰說,特展通過生活器物與藝術品的融合,試圖去跨越大眾和藝術之間的這種鴻溝,表達“藝術可以體驗,生活可以收藏”的引領性理念。
  這些主題極富創意的展區成為文博會上的一股新風,在一片“例牌”的展示中凸顯出自己獨特的魅力,也傳遞出深圳文博會更多的價值,深圳文博會的成就不只是一連串的交易數字,也不僅是基礎龐大的參展觀眾數量,更是一種文化軟實力的體現,一種文化風潮的引領。
  策劃主題引領潮流
  “現在中國有4個文化博覽會比較知名,包括深圳、廈門、上海等,每個地方的文創都在發展,每個城市都想成為中國最主要的文化創意產業交易中心。深圳文博會在十年來打造一個很好的發展平臺,作為文化創意產業展示和交易的平臺,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,未來可以更註重整合文化和創意,展出一些特色。”臺灣貿易中心廣州駐點代表古裕梁已經參加過五屆文博會,見證了深圳文博會展館規模的日益擴大,也期待文博會未來能夠更加註重“軟”的方面。
  “未來或許可以朝著引領中國文化向世界發展的路子走。”古裕梁建議,深圳文博會可以規劃年度主題,製造文化創意話題,讓各展區依照年度主題來進行策劃,形成主題鮮明的展示,也能為各地的傳統文化註入新的創意,激發新的靈感。這個主題可以寬泛,有更多的詮釋空間,並邀請國際創意專家一起參與進來,將每一個人對同一個命題的價值和理念表達出來,這樣才能引導中國文化的創新。
  同時,引領性的主題也更容易和世界進行碰撞和共鳴。“聯合國文教組織每年都會設置一些問題,深圳文博會的主題如跟國際結合,或許更容易走出去。”在古裕梁看來,對於外國人來講,中國文化有時很難去理解,由文博會國際化主題延展開來,更容易實現與國際的交流和接軌。
  “深圳本身應該有自己的文化創意特色,用自己的文化創意特色和世界交朋友。”古裕梁說,文博會的定位不僅是交易中心,還應該像上海的世博會,將中國文化創意推向世界。
  過去十年,深圳文博會展示了中國文化發展的“現在時”,將來能否捕捉並引領文化創意的“未來時”,將是它需解答的重要課題。
  南方日報記者 戴曉曉  (原標題:文博,用創意與世界“交朋友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x68pxewj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